中国古代酒文化中小曲的用量为多少?

苏轼在其酿酒法中采用小曲和麦曲。小曲用于第一次投料的糖化酒化,麦曲用于追加投料。小曲的用量是每3斗米用曲4两。追加投料的麦曲用量为每5升米用曲3两。《北山酒经》的小曲种类较多,所酿的酒的类型也不同,故小曲的用量各不相同。如白醪曲的用量为每斗米用新曲3两或陈曲2两半。有一种小酒曲的用量为1斗米用曲4两

苏轼在其酿酒法中采用小曲和麦曲。小曲用于 第一次投料的糖化酒化,麦曲用于追加投料。小曲的 用量是每3斗米用曲4两。追加投料的麦曲用量为 每5升米用曲3两。《北山酒经》的小曲种类较多,所酿的酒的类型 也不同,故小曲的用量各不相同。如白醪曲的用量为 每斗米用新曲3两或陈曲2两半。有一种小酒曲的 用量为1斗米用曲4两。一般用量为初料每斗米用 曲2两。追加投料时,再每斗米补加2两。总用量大 致为每斗米用曲4两。白醪曲用量较少,主要是因为 这种酒酿造时间较短,无须加大曲量。

中国古代酒文化小曲的人工接种技术如何实施?

  传统的麦曲,完全采用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方式。 但在《北山酒经》中则记载了一种人工接种的方式, 即:“团成饼子,以旧曲末逐个为衣”。也就是说把新制成的曲团在陈曲粉末上滚动一下,陈曲末便粘在新曲团的表面,陈曲末中有大量的根霉孢子,可以在 曲团上迅速繁殖,形成生长优势。
  由于可以人为地选 择质量较好的陈曲作为曲种,这就可以择优汰劣。通过年复一年的人工选育,自然淘汰,质量优越的曲种 (实际上是微生物菌种)就保留下来了。而天然接种 的酒曲,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水源、原料本身,或者制曲场所及用具,性能优良的菌种无法代代 相传,酒质也就无法恒定。
  据方心芳等研究发现,我国有些地区的小曲的 糖化力特别强,这无疑得归功于我国人民近千年来 对酒曲的人工选育。而宋代人工接种的方式是人工选育的关键。近代西方人在我国的酒曲中发现并选 育了一些搪化力特别强的菌种,并用之于酒精生产的原料糖化,取代了西方传统的用麦芽作为糖化剂 的技术。
  
  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,据有关科技工作 者分离鉴定,在分离到的828株毛霉科的霉菌中,其 中根霉占643株。根霉不仅具有糖化作用,还有酒化 酶,故具有酒化作用。小曲中还有许多其他微生物, 现代工业微生物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菌种,使其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fa799.com/4066.html